type
status
date
slug
summary
tags
category
icon
password

过去一周,我像往常一样记录每日的思考和状态,像是在修一门持续更新的自我操作系统课。回顾下来,发现一些值得沉淀分享的碎片,或许也能为你提供些思路和启发。
一、人生的高配操作系统,必须有“识人术”
最近开始重新关注“识人用人”这个主题。曾国藩的《冰鉴》和曾仕强的讲解为我打开了一个新的观察维度。
在一个项目里用错人,可能浪费的是几个月;在一段关系中识人不清,代价可能是数年甚至价值观的偏移。相比“如何做好事”,我们常常忽略了“跟谁一起做事”才是更高阶的选择题。
我开始刻意记录:
- 谁让我感到能量被榨干?
- 谁的言行给我启发、让我安心?
- 谁是值得深入连接、长期合作的人?
就像在构建一个“关系资产的优选池”,从此不再对每一个人敞开心扉,而是根据自己的人生主线程,有策略地配置有限的时间与情感资源。
启示:识人不是老派权谋,而是现代人必备的资源调度能力。
二、时间管理的本质,不是做更多,而是做更少但更对
过去的一周,我明显感受到节奏过满带来的“精神浮躁”。于是开始一种自我调试:每晚睡前问自己两个问题:
- 1. 今天推进了我的哪一条主线?
- 2. 今天耗散我能量的,是哪些无意义行为?
开始练习“战略性懒惰”,聚焦该聚焦之事,舍弃很多可有可无之事。
启示:时间管理从来不是做更多的 checklist,而是做减法的勇气。
三、成年人的进化,是一次次微小但坚定的自我修正
这周有一个瞬间让我印象深刻:深夜写作时,我突然意识到,自己已经不再像从前那样,依赖情绪驱动来完成一件事了,而是逐渐拥有了“在平静中持续产出的能力”。
这种“内在稳定”,其实是一种比激情更持久的燃料。
而它的来源,不是鸡汤,也不是某一瞬的灵感爆发,而是:
- 一次次审视自己的欲望
- 一点点修正执行系统的 bug
- 一个个愿意记录并复盘的日子
成长从来不是翻天覆地,而是在一个个看似普通的夜晚,做出了不再回避的选择。
启示:真正的自律不是压抑,而是深知你在为什么坚持。
时间,精力,效率
时间的形状是一个可以被理解为一根越来越粗的管道,而在每时每刻管道的直径本质是效率。
效率的前提是做事不做事,选错事,做错事,效率越高,效果就越差。所以一定要用正确的方式去做正确的事情,这才是时间管理的核心。
普遍来看,体力真的就是脑力的基础。一般来说,体力更强的人相当于拥有更强的续航能力,相应的他们精力更为旺盛,抵抗力更为强,抗压能力更强,所以学习能力也就自然而然地更强。
无论是从历史上来看,还是展望未来,体力从来都是个体之间的竞争的基础。过去的几十年里,人们的平均寿命不断延长,百岁人生已经是非常普及的了。多十年寿命,不知道能多做多少事情,更为关键的是学习的难度一直在下降,早就有了电脑的辅助,后来有了互联网的辅助,现在又开始有了人工智能的辅助,这些不断增加且更加强大的各种辅助正在不断降低学习的门槛,将来对人们来说,学习的真正门槛其实不是天分或者智商,而是体力健康和寿命。
以上观点来自李笑来《专注的真相》。
所以一定要注意养生,注意保养,注意爱护自身这个系统,努力活得更久远些。
司马懿之所以能笑到最后,是因为他比他同时代的、比他厉害的人们活得更久。
🧩 最后的提醒
我们不是活给别人看的仪表盘,而是一个正在调试中的复杂系统。
请允许自己偶尔迟钝、短暂走神或停止。那不是堕落的迹象,而是系统升级前的缓存清理。你不需要一天完成蜕变,但你可以每一天都做一次微调。
愿你也能从日常的混乱中,慢慢抽丝剥茧,找到那个值得用一生去打磨的自己。
2025.07.20 18:52
沪 赵巷KFC