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ype
status
date
slug
summary
tags
category
icon
password

上周有点混乱,白天在公司里应付无效会议,晚上拖着疲惫的身体做饭、照顾孩子、熬夜安抚小宝入睡。工作和生活像两张拉扯的网,把人拽得筋疲力尽。
可越是这种时候,越需要逼自己抽离出来,回头看看自己到底在经历什么,在坚持什么,又在对抗什么。
稳住节奏,慢慢来,别放弃,别急躁。我们一起继续修炼。
一、每天只聚焦两件事:
✍️ 一件能清晰产出成果的工作项
🧠 一件能沉淀认知的输入项(写作、阅读、学习 AI 架构等)
每天做两件值得称道的事,比十件半吊子的杂事更重要。
尤其在时间有限、身心疲惫的时候,把注意力拉回来,聚焦重点,是一种清醒的自我保护。
二、用 AI 作为“第二大脑”,重新设计你的思考方式
我一直在坚持一个习惯:语音记录 + AI 整理日记。
这件事带来了两个很强的正向反馈:
🔹 一是表达能力明显提升,说话更清晰、更自然
🔹 二是AI越来越了解我,成为我的外部洞察放大器
比如每次我把这一周的情绪、困惑、想法全丢给AI总结,它总能用我意想不到的方式“看见”我的问题。
它就像一个情绪中立、逻辑清晰、不厌其烦的“人生镜子”。
所以说,AI 写的不是文章,是觉察,是导航图,是操作系统里的“日志服务”。
每一个自我成长者,都应该养一个自己的 AI 习惯搭子。
三、基础比你以为的更重要,尤其是 AI 时代
你可能和我一样,最近在研究大模型、AI 编程助手、架构等技术问题。AI 帮了我们很多忙,但也更让我意识到:
再高的智能,也代替不了你对底层原理的理解。
会写 Prompt,不等于理解技术;
AI 给你写的代码,不等于你真的会设计系统。
所以,接下来半年,我会聚焦两件事:
- 深入AI研究,扎实数学、算法基本功;
- 把架构设计和工程能力打得更深、更扎实。
技术的本质是构建系统,而不是搬砖。
AI 是杠杆,而不是拐杖。
四、危机意识
身在职场,永远保持危机意识,永远要有 Plan B。
五、如果日子太苦,那就喝杯咖啡再继续干
有时一杯咖啡能让人精神一下午。对抗倦怠,不一定非要“自律到极致”。
生活已经够苦,不要吝啬对自己的善待。只要能提升精气神的方式,无论是咖啡、散步、运动,哪怕是短暂的摸鱼,也值得被允许。
写在最后
选择大于努力。
“个人操作系统”:
- 📒 日记,是输入与反馈机制
- 📈 复盘,是元认知与决策机制
- 🧠 AI,是智能加速机制
- 💼 工作,是系统性能力训练场
- ❤️ 家庭,是价值锚点与动机引擎
你越在混乱中能稳住自己的系统,就越能穿越周期,向上突围。
不要小看写下来的力量。写是思考,是复盘,是自我治愈,是持续微光。
未来半年,我会继续写、继续折腾,也希望你能和我一样,不做“随波逐流的成年人”,而做那个“在平凡生活里积蓄反击力的人”。
我们都还不够好,但我们可以每天都更好一点点。
愿你我,在日常中清醒,在困境中自持,在成长中坚定。日日好,月月好,年年好。
2025.07.14 21:50
沪 赵巷